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患者,女性, 33岁。2年来反复双下肢出现瘀点,间断有鼻出血和牙龈出血。查体: 双下肢散在紫癜和瘀斑,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 Hb110g/L,WBC6.0×109/L, PLT35×109/L,骨髓检查: 巨核细胞288个/全片,其中颗粒型占80%。该患者血小板减低最主要的机制是( )。
A、生成减少
B、消耗过多
C、分布异常
D、破坏过多
E、抗凝剂诱导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下列哪项不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PGI2的物
- 有关血细胞比容的测定,错误的是A、所用器
- 一般情况下,临床首选的骨髓穿刺部位为A、
- 白血病裂孔现象是指A、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形
- 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增加、细胞内铁减少的疾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减低常见于A
-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下列哪项细胞化学染色对急粒与急单的鉴别意
- 血浆中浓度增高,但不属于血小板活化亢进的
- 2008年WHO修订的MPN(myelo
- CD8+T细胞可分为哪两个亚群( )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主要特征是A、皮肤
- 检测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常用的方法有(
- 常用于网织红细胞的活体染色方法是()A、
- 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A、血小板减少症B、血
- 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因素为A、样
- 临床检验的量值溯源的中心内容是A、用一级
- 下列哪几项可作为确诊溶血的证据( )
- 血小板α颗粒缺陷时,ADP诱导的血小板A
- 标本储存活性稳定的凝血因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