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一名21个月的幼儿,每晚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去时就大哭大闹,孩子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觉前陪伴他1~2小时,直到他安然入睡后才能离去。后在心理学家指导下,孩子父母还像平常那样把他放到床上,告诉他,让他自己睡觉,父母不再进屋,旋即离去,不理睬他的哭闹,这样到第10个晚上后,该幼儿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为
A、正惩罚
B、负惩罚
C、正强化
D、消退
E、负强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关于人际沟通的分类,错误的是( )
-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A、扩大群体的规模、
-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出现的年龄是A、12~1
-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 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与协调的观点,无误
- 1、情绪研究的维度是2、情绪状态的分类是
- 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
- 光环效应又被称作A、期待效应B、晕轮效应
- 挫折后的直接反应哪项应除外( )A
- 《社会学习和模仿》的作者是( )A
- 动机的冲突的种类哪项应除外A、接近回避式
- 男孩A因为偷着拿壁橱中的糖果打破了一个杯
- 以下哪项符合“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A、研
-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研究始于A、19世纪末
- 以下属于标本采集准备阶段的伦理的是(
- 在社会学习论中,强调什么的作用,用以解释
- 小王的家庭关系很糟糕,他的妻子总抱怨他不
- 在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中,最重要的一
- 关于挫折的叙述,看法正确的是①挫折包括挫
- 极其弥漫、渗透的,并且能够影响到这个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