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弓形虫病概述
  •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人、畜、野生动物、鸟类及一些冷血动物的体内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流行病学:虫体寄生于全身有核细胞内。弓形虫传播过程中猫为终末宿主。 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和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含包囊或滋养体的动物肉也可成为传染源,人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弓形虫可经口、皮肤、黏膜及胎盘等途径侵入人或动物体内。猫因摄入含弓形虫缓殖子、包囊的动物脑和肌肉等组织而感染。人的感染多因食入含有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有食用弓形虫病患畜禽的生乳或生蛋后感染的报道。 临床表现:猪高热稽留,便秘或腹泻,呕吐,呼吸困难,咳嗽,体表淋巴结肿大,耳部和腹下有淤斑或较大面积发绀。孕猪发生流产或死产。 动物的病变主要有肠系膜淋巴结、胃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硬结。 诊断: (1)病原检查取急性感染期病人或动物的组织液或血液离心,用沉淀物涂片,或做组织触片,姬氏染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弓形虫滋养体等。 滋养体:又称速殖子,呈弓形、月牙形或香蕉形,速殖子主要出现于急性病例的腹水中,常可见到游离的(细胞外的)单个虫体。有时在宿主细胞的胞浆里,许多滋养体簇集在一个囊内形成“假囊”。 包囊:或称组织囊,见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和视网膜等处。包囊呈卵圆形,有较厚的囊膜,囊中的虫体称为慢殖子。 卵囊:见于猫科动物(家猫、野猫及某些野生猫科动物)。 (2)免疫学诊断用于弓形虫病诊断的免疫学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IHA)补体结合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国内外已将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技术 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吡嗪、甲氧苄胺嘧啶和敌菌净对弓形虫病有效。应注意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用药较晚,虽可使临床症状消失,但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结果使病畜成为带虫者。 预防:弓形虫病是由于摄入猫粪便中的卵囊而遭受感染的,因此在畜舍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厩舍,严防家畜的草料及饮水接触猫粪。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