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详述肝片形吸虫的防治措施。
  • (1)预防性驱虫 驱虫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流行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应进行两次驱虫,一次在冬季,另一次在春季。南方因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三次驱虫。急性病例可随时驱虫。在同一牧地放牧的动物最好同时驱虫,尽量减少感染源。 (2)粪便发酵 家畜的粪便,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应堆积发酵产热,以杀死虫卵。 (3)消灭中间宿主 灭螺是预防片形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草场改良,填平无用的低洼水泡等措施以改变螺的孳生条件。也可用化学药物灭螺,如施用1:50000的硫酸铜,2.5mg/L的血防67等。如牧地面积不大,亦可饲养家鸭,消灭中间宿主。 (4)轮牧 有条件的饲养场,应采取轮牧方式,在低洼牧地上放牧1~2个月后,应将家畜转移到其它无污染的牧地上,这样可以避开感染,防止牛、羊片形吸虫病的发生。 (5)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选择在高燥处放牧,动物最好饮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并保持水源清洁,以防感染从流行区运来的牧草须经处理后,再饲喂动物。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