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急性DIC患者为什么常有广泛出血?
  • (1)凝血物质大量消耗: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内微血栓的广泛形成,大量消耗了凝血因子(Fbg、Ⅴ、Ⅷ、Ⅸ、Ⅹ)和血小板,当机体代偿不足时,血液则因这些凝血物质的锐减而呈低凝状态,结果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多种出血现象。 (2)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时,激肽释放酶的生成、增多和来自受损组织(如子宫,前列腺,肺)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大量释放,可迅速激活纤溶系统,使纤溶酶生成剧增,活性增高,不仅迅速降解纤维蛋白,产生大量FDP。而且能有效水解各种凝血因子(Ⅴ、Ⅷ、Ⅻa、凝血酶等),使凝血因子不断减少,从而加剧凝血功能障碍致使出血。 (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形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蛋白(Fbn)所致的各种片段(X,Y,D,E等)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或FDP)。其中Y,E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X,Y,D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单体(FM)形成可溶性FM复合物,从而妨碍其交连聚合成大分子纤维蛋白;同时,大部分碎片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所以,通过上述FDP及FgDP各种成分所产生的强大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引起凝血功能明显降低,病理性抗凝作用显著增强,乃是DIC出血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机制。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