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某男性,32岁,自幼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减退。半个月前渐起右耳疼痛、流脓增多,伴同侧剧烈头痛、发热,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予氯霉素甘油滴耳液及静脉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甲硝唑治疗,疼痛逐渐减轻但未消失。入院检查:T37.8℃,P84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略呈痛苦状。颈无抵抗,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性反射。右侧外耳道积脓,后上壁深部塌陷,骨部皮肤充血,鼓膜松弛部未见,紧张部穿孔,可见白色豆渣样物和脓液搏动,脓液清除后见鼓室黏膜充血、水肿。急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颞叶小面积轻度水肿性改变,未见局灶性低密度阴影。白细胞计数12.5×109/L,中性86%。纯音测听示右耳混合性听力损失,左耳听力正常。 试问: (1)初步诊断是什么?有何根据? (2)为辅助诊断,尚需进行哪些检查? (3)如何治疗?
  • (1)初步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胆脂瘤型),耳源性颅内感染(脑脓肿早期)。 诊断依据:①长期耳漏、听力下降史以及鼓膜穿孔等征象,提示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痛、发热、鼓室黏膜急性充血以及血象升高等提示急性发作,脓液搏动表明引流不畅。 ②鼓室内见白色豆渣样物以及外耳道后上壁深部塌陷,考虑胆脂瘤形成。 ③患者剧烈头痛、发热,虽经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半个月病情未完全控制,结合中耳炎病史、精神症状以及头颅CT检查所见,强烈提示耳源性颅内感染,且可能为脑脓肿初期。 (2)进一步检查主要包括: ①颞骨CT检查,了解病变范围和骨质破坏情况。 ②外耳道脓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致病菌种类,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③眼底检查:以随时了解脑水肿程度。 ④定期进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掌握颅内病变的转归。 ⑤腰椎穿刺:应谨慎进行,以防脑疝形成。 ⑥其他:包括血生化、电解质等,以及对全身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 (3)治疗原则: ①控制感染:参考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细菌学结果明确以前,可根据常见致病菌选择1~2种广谱抗生素。提倡足量、联用并注意选用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的药物。 ②通畅引流:在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的同时,尽早施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一旦影像学检查提示脑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或切除。 ③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④对症处理:包括全身中毒症状的处理、颅内高压及脑疝的预防和治疗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