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常用的灸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 ①直接灸:是把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用黄豆或枣核大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经烫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者称为化脓灸;用中小艾炷直接灸之,烫时即取走,灸后不起泡或不成灸疮者称为非化脓灸。 ②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药物如生姜、大蒜、食盐、附子、胡椒而施灸的一种方法。药物可因证因病不同,治疗时可发挥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为厚度约2分许的姜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觉灼热 时缓慢移动姜片。可灸多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本法适应于一切虚寒病症。 隔蒜灸:取独头大蒜切成分许厚,用针穿刺数孔,艾炷灸之,每灸4~5壮,因大蒜液有刺激性,故灸后易起泡。该法可治痈疽肿毒、未溃疮疖。 隔盐灸:取食盐适量炒热,纳入脐中,上置艾炷施灸,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以防灼伤。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3~4分厚,艾炷灸之。用治各种阳虚病症。 ③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熏灸。 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施灸,至艾绒烧完为止。 温和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0.5~1寸许熏灸。 雀啄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 回旋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反复旋转熏灸。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