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病案分析题 (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 患者,女性,30岁。午后低热2年。患者2年来午后低热,测体温在37.5℃左右,心中烦躁,双足心热,夜间双足不能盖被子,否则自觉发热,但扪之不热,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体格检查:T37.8℃,P80次/min,R21次/min,BP122/88mmHg。神清,发育正常,被动体位。颈部、锁骨上可扪及少许绿豆大小质软淋巴结,双侧腹股沟各扪及黄豆大小质软淋巴结2枚,左滑车上可扪及1枚,无触痛,活动可。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实验室检查:未有阳性发现。
  •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证型:阴虚发热。 辨证分析:素体阴虚,阴虚阳胜,虚火内炽,故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潮热。虚火上炎,扰乱心神,则致心烦,少寐,多梦。内热迫津外泄,见盗汗。阴虚火旺,津亏失润,故口干咽燥。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流窜经络,故见瘰疬。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清骨散加减。 用药: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鳖甲、玄参、麦冬、五味子、甘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