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何谓药物的四气五味?其功能和临床应用如何?
- 答:四气五味,亦称四性五味,代表着药物的药性和药味两个方面,它是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说明中药作用原理的说理工具,是指导中药应用的用药规律,在确定药物功效方面起重要作用。所谓四气,即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这四种不同的药性,是古人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映和对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而作的概括性归纳。除四性之外,实践中尚有平性一说,因平性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故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 寒热温凉,实际上是两种对立不同的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阻。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一般说来,寒凉性的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可用治阳证、热证,药如石膏、知母之属;温热性的药物,多具有散寒、温里、暖肝散结、温经通络、回阳救逆、温阳利水、补火助阳的作用,可用治阴证、寒证,药如干姜、肉桂之类。 五味。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但五味是最基本的滋味,故一般仍称五味。五味的辨识,一是根据人们的味觉器官的辨别,二是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或说作用)观察确定的,其作用为: 辛:能散、能行、能润,具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敷布和蒸化津液以濡润机体。 甘:能补、能和、能缓、能解毒,具有滋补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物的毒性和偏性等作用。 酸:能收,能固,能涩,具有收敛固涩及生津止渴的功用。 苦:能泄、能降、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降逆、通便、燥湿,坚阴等功效。 咸:能下、能润、能软,具有润下通便,软坚散结的功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