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哪些客观因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 (1)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对检验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检查病原微生物,如已用过对该微生物有效的药物,即使病人临床症状符合,培养出现阴性结果,其意义也是有限的。如作出血时间测定,应于1周内停服对血管壁和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以及乙醇、有机磷等均可使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活性增高。酚酞等可干扰一些显色反应试验如酚红排泌试验、血清总蛋白测定等。特别应注意的是已知上百种药物可影响尿常规检验项目,如右旋糖酐、造影剂可引起尿比密显著增高;苯妥英钠、维生素B等可改变尿液颜色;至少有几十种药物可使尿蛋白检验出现假阳性,这些药物包括常用的非那西丁、阿司匹林、异烟肼、奎宁、放射造影剂、磺胺药以及很多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但应注意尿液中含有同样一种药物,用不同方法检查尿蛋白质可出现不同反应,如病人服用奎宁、奎宁丁和嘧啶等在强碱性尿情况下,干化学法可出现假阳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则假阴性;病人使用大量青霉素后,尿蛋白检测在磺基水杨酸法为假阳性,而干化学法则为假阴性。 (2)饮食的影响:由于进餐可使血液中很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因此制定临床化学的参考值一般均采用空腹血,故抽血化验除一些急诊化验标本外一般亦均采取空腹血,特别是进餐后对血糖和血脂影响更明显;另外食高蛋白饮食或高核酸食物,可分别引起血中尿素或尿酸增高;而营养不足可使血中总胆固醇浓度降低;长期饥饿、营养不足还可使尿中酮体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如检查粪便隐血化学法(除愈创木酯法外),应于实验前3天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含丰富叶绿素食物。 (3)样品质量的影响:要保证试验质量,样品质量甚为重要,样品质量差或代表性差,即使最准确的方法,最标准的操作和最好的试剂,也不能获得最佳结果。如作血气分析的血样品不能有气泡,亦不能凝固;厌氧培养样品应严格防止接触空气;溶血样品对大多数临床化学检测是不适宜的,如很多酶试验、血清钾测定,因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某些酶和钾离子,溶血后将影响多种酶试验及血清钾的结果;溶血样品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积测定都有影响;多数试验是要求新鲜样品特别是酶学检查和血糖测定;有的试验有时间规定,如红细胞沉降率必须3小时内完成,因此采血后必须立即送检;有的样品如作冷凝集试验的血样品不要冷藏,等等。 (4)抗凝剂和防腐剂的影响:有的血样品必须抗凝,有的尿样品必须防腐。如使用抗凝剂和防腐剂不当,则影响检验结果。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有的采用粉末,以防溶液将样品稀释;有的使用液体抗凝剂,必须严格按比例执行。临床化学检验几乎全部使用血清标本,少数如血气分析用肝素抗凝。临床血液学检验根据检测项目以及各医院的习惯,可选用下列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枸橼酸钠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用109mmol/L枸橼酸钠0.4ml(准确)加血1.6ml混合送检。这些都不能弄错,否则将导致误差。防腐剂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主要用于尿液防腐。常用浓盐酸作为尿液某些特殊化学定量分析如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儿茶酚胺等防腐,每100ml尿加浓盐酸1ml,24小时尿用10~15ml即可。甲苯是临床化学检验最合适的防腐剂,因其可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层薄层,但若尿液已被污染,则甲苯不能制止细菌繁殖;作尿蛋白质和糖定量常用甲苯,可于100ml尿中加1ml甲苯;作尿液细胞计数可用福尔马林,每100ml尿加0.5ml福尔马林。但福尔马林,绝不能用于尿糖测定的防腐。此外应注意;氯仿可干扰尿糖测定和尿沉渣镜检,麝香草酚可影响蛋白质及17-酮类固醇的检测,盐酸也不能用于细胞计数。凡使用防腐剂必须于排尿前即倾入盛尿容器内,或第一次排尿后立即倾入容器并立即混匀,而且容器应该是干净、干燥的。 (5)采取样品时间的影响:由于病原体感染机体的部位及在周围血中出现的时间不一,各种化学成分代谢各有其规律,故应选择最佳时期采取样品,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作细菌培养或寻找其他病原体,最好是用药以前取样。要找间日疟原虫或三日疟原虫最好是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采血,因为此时期血中疟原虫的形态易于鉴别。故检出率较高;而找恶性疟原虫则应于发作后20小时左右采血;找微丝蚴采血时间应在是上午9~12时前后,而且应待病人于静卧片刻后;找回归热螺旋体则应在发热期;找蛲虫则应在病人晚上睡熟后或清晨从肛门周围寻找。如前所述,一般而言,血液生化检查是清晨空腹采血,但有些情况不能受此限制,如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酶学检查,其中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6~12小时显著增高,分别于48小时和30~60小时达到高峰,约于3~5天和7~14天恢复正常;而肌酸激酶(CK)则在心肌梗死发病后2~4小时开始增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但仅持续2~4天即恢复正常。抓住这些时机抽血检测,对协助诊断价值很大。作交叉配血试验的病人血标本不要求空腹血,但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内采血。又如尿胆原在一天内的排泄量有差异,排出峰值多在中午到下午4时之间,因而一般留取下午2 时左右的尿液检测尿胆原,诊断意义较好。 (6)方法的影响:医护人员还应了解,同一检验项目由于方法不同,结果亦有差异。如检测甲胎蛋白,以前用琼脂单扩散法,灵敏度为3000ng/ml;后改用对流免疫电泳法,灵敏度提高到300ng/ml;后又采用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法,灵敏度又提高了10倍;近年采用放射免疫法不仅灵敏度更加提高,而且还可定量。由于方法不同,灵敏度有了改变,因而对结果亦有不同解释。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