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脑电图检查
  • 脑电图(EEG)检查是通过脑电图仪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它安全、无创、易行,既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映脑的病理变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医学,可将脑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按频率分段做出功率模式图称为脑电地形图(BEAM),能快速反映脑各部脑电变化,定量准确,定位直观,然而在反映脑波波形变化及分辨伪差方面又不及EEG,故最好是EEG与BEAM两者同时记录,以取长补短。 以往脑电图仪多用墨水描笔记录,不但描记时间受到限制,图纸保存亦难。近20年来多用无纸无笔机通过监视屏观察,计算机存盘,必要时选择打印记录,不仅适合于延长时间监测,也便于资料保存。尚有可移动式脑电图(AEEG,又称BrAin|HoltEr),记录盒可挂在病人腰部(病人活动不受限制)或放在床头(危重或卧床者可不必搬动),能记录到病人安静、活动及睡眠时的脑电图,记录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24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对发作性疾病脑电异常的检出率;还有录像脑电图(VEEG),病人需在录像镜头监测范围内,但它能同时记录到病人的状态、发病的全过程及适时的脑电图,更有益于脑部疾病特别是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还有遥测脑电图可用于宇航员脑电的检测及远处病人会诊及教学等。 【适应证】 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心理障碍、聋、盲等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病人。 3.了解全身疾病疑有脑损害者是否脑受累:如癌是否有颅内转移,感染、中毒、肝或肾性疾病等是否造成脑功能损害。 4.随访了解脑部疾病的变化,疗效,脑发育状况,帮助了解脑衰老及脑死亡。 【禁忌证】 1.头皮外伤严重,广泛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无法安放电极或可能因检查造成感染者。 2.不宜搬动的病情危重病人,而脑电图机又非便携式不能移至床旁检查者。 3.极度躁动不安、当时无法使其镇静配合检查者。 【准备工作】 1.检查前1天用肥皂水洗头。 2.检查前应停服镇静剂、安眠剂及抗癫痫药物1~3天。 3.检查前应进食,不宜空腹,不能进食或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除非需要检查低血糖时脑电图改变,如对疑为胰岛B细胞瘤病人,为了弄清病人脑症状是否为低血糖所致,需空腹时查血糖定量及脑电图,然后进食或注射葡萄糖后再查血糖定量及脑电图。 4.如有颅内压增高而又需帮助定位者,应在检查前1小时左右用脱水剂降颅压,如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片露醇。 5.检查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勿穿尼龙衣,避免静电干扰;避免紧张、眨眼、咬牙、吞咽、眼或头或全身活动;有汗应拭去以避免伪差影响结果。还应告诉病人检查时遵嘱闭目、睁眼或做深呼吸。 6.对无法配合的小儿及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或于睡眠中易发癫痫者可用镇静剂、安眠剂后做睡眠图。 7.准备好去脂用乙醇或丙酮,盐水浸电极纱布垫,消毒用碘酒、乙醇、棉签等,使用针极或蝶骨电极的毫针均应高压消毒。 8.备好抢救的必需物品及药品,如消毒空针、抗痉针剂(如鲁米那钠)、葡萄糖注射剂、甘露醇、各种急救药品、氧气等。 【操作要点】 1.先预热机器、稳压、检查机器时间常数、滤波、增益,进行标准电压测定。 2.给受检者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定位后清洁头皮,安放电极,接好导线,测量头皮电阻,要求电阻值均在20kΩ以下,最好在5kΩ以下,不合要求部位应重新清洁头皮。 3.拉下检查室窗帘,使光线较暗,并保持安静,避免有人走动及各种外界干扰。 4.先将各描笔均置于同一顶部或枕部单极或顶枕双极导联,机器连通病人后描记10秒,称生物定标或对笔。 5.然后正式进行双极(可用内直或与颞叶相联或横连等头皮两点电极相连)、单极(各电极与参考电极耳极相连)导联描记。 6.使用导联及更换导联应及时记录,检查中增益等变动及病人状况都应随时记录。 7.描记中可进行各种诱发试验:如睁闭眼、声光刺激、过度换气,或遵医嘱,或酌情加做某种特殊电极或诱发试验,例如进行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发睡眠等。进行诱发试验起止时应做好信号记录,有时为提高阳性率还可延长描记时间。特殊电极如鼻咽电极、蝶骨电极、小脑电极可帮助检查鞍区、中线部位、颞部及小脑部位病变。颅内手术有时可用皮质或皮质下(深部)电极帮助病变定位和确定手术范围及判断手术效果。 8.记录完毕再进行一次标准测量。 9.登记编号后,图谱即可供分析。选择一部分打印给病人及医生并留存。 10.检查完毕应将时间常数、滤波、增益等检查一遍,归回常规位置,全部检查结束离开检查室前应关机,关闭总电源。 【分析内容】 主要根据脑波的波形、波率(每秒振动次数)、波幅(波的振幅高度)、两侧波幅差[(高侧波幅-低侧波幅)/高侧波幅×100%]、调幅(波幅波动的规律性)、脑波出现形式(单个或成群、散在或持续、短程或长程、规整或失律、阵发或爆发)、脑波的分布(弥漫或局限、双侧对称性)、时相(正、负、三相)、同步或倒置等判断脑电活动是否正常。分析时应注意年龄、意识状况,并应识别各种伪差。 (一)正常脑电图 1.正常成人清醒时脑电图:波形正常呈正弦形。基本波率以α波(8~13波/s)为主占大多数,少数为β波(14~30波/s);前者波幅为10~100μV,多见于顶枕部,调幅较好,后者多见于额、颞部,波幅在5~20μV以下,有时重叠于α波之上。正常人额、颞部可有少量散在低波幅(25μV以下)θ波(4~7波/s),一般无4次以下波率的δ波。双侧对称,调幅好。少数为低波幅,α波和β波均不明显,称为低波幅活动。 2.正常儿童清醒时脑电图:波率比成人慢,随年龄增长而渐加快,波幅比成人高。新生婴儿至3个月前以低波幅δ波为主,脑波不规则。3个月后波幅增高,常为高波幅(75~150μV)。6个月起可见θ波,18个月起有散在α波。枕部主要频率4岁以上不少于6波/s,9岁以上不少于8波/s,α波比例渐增多,逐渐代替了慢波(θ及δ),基线由不稳定渐趋稳定,波幅渐降,至14~18岁脑电图接近成人。 3.正常老年人清醒时脑电图:α波慢化,以8~9波/s多见,甚至7.5波/s,θ波增多,β波增加。 4.睡眠脑电图:思睡期原有基本节律受抑制,波幅降低,浅睡期额部可出现低波幅θ波,可在顶枕部出现尖波、驼峰;轻睡期可见短程12~16波/s睡眠纺锤;中睡期至深睡期则见高波幅θ活动及δ活动。但双侧基本对称。醒后脑电同清醒时。 (二)异常脑电图 目前脑电图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常划为轻、中、重(高)度异常,或依其分布分为弥漫性(普遍性)或局限性异常。 不管任何年龄,出现异常电位(如痫性放电、三相波等)或正常电位分布异常,两侧明显不对称,特别是对外界刺激或睡眠时两侧反应不同,脑波平坦无波等均是公认的异常。 1.轻度异常 (1)α波波形欠整、杂乱;频差大于正常(同一导联超过1波/s,不同导联超过2.5波/s,双侧对应部位超过0.5波/s);波幅超过100μV,双侧波幅差大于50%,波幅调节差,基线欠稳。 (2)额区或各区β波波幅大于30~50μV。 (3)额、颞区慢波数量超过正常(散在θ波超过15%),波幅达中至高波幅。 如果波形、波率、波幅3项中仅1~2项异常且并不突出,可划为边缘(界限)性脑电图。 2.中度异常 (1)脑电以θ节律为主。 (2)有轻微的局限性异常。 (3)有可疑或少量痫性放电(包括棘波、尖波、棘慢、尖慢、多棘慢波综合及高波幅慢波阵发性发放)。 (4)经过度换气诱发出阵发性高波幅慢波,停止过度换气15~30秒后此种慢波仍未消失。 3.高度异常 (1)脑电以δ节律为主。 (2)呈现明显局限性异常。 (3)有明确的痫性放电:有人将自发放电归为高度异常,诱发放电归为中度异常;亦有按放电出现多少分为高、中度异常的;有人主张不管自发或诱发放电均归为高度异常。 (4)脑电静息至平线无波。 儿童正常时即以慢波为主,波幅较高,故判断应结合年龄,7岁以上枕部尚有散在2波/s,4岁以上基本节律少于6波/s,9岁以上基本节律少于8波/s,α波波幅超过150μV均应视为异常。 人为划分脑电异常程度并不完全代表病情严重程度,如痫性放电常划为高度异常,但病人可无临床发作,有的脑瘤部位深在或处于早期、慢性期脑电还可正常。 【临床应用】 1.帮助脑部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脑部疾病是器质性或功能性 (1)帮助癫痫确诊,区别癫痫与癔病或精神病,癫痫脑电图常可见癫痫放电。还可帮助癫痫分型[各类癫痫有特异的脑电改变,如普遍阵挛强直发作时常为棘波放电,失神发作常呈3波/s棘慢综合,婴儿痉挛常为高幅失律,复杂部分性(精神运动性)发作常在颞叶见阵发性高波幅慢波或棘尖波,肌阵挛常为多棘慢波综合……],还可帮助区别癫痫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前者放电常对称同步,后者常见局限灶,放电不对称,不同步)。 (2)帮助鉴别昏迷是否由于安眠药中毒所致,安眠药中毒常见高波幅快活动。 (3)帮助对脑炎的早期诊断,且某些脑炎(如单纯疱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海绵状脑病)有特殊周期波发放,故EEG有助确诊。 (4)帮助区别真性痴呆及假性痴呆。真性者EEG常有异常,慢波增多;假性者正常。 (5)帮助判断癌肿颅内转移。颅内转移常可见局限或弥漫性慢波,亦可有多灶表现。 (6)帮助肝性脑病早期诊断,肝病者EEG出现三相波,提示肝性脑病。其他代谢性脑病有时也可见三相波,应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确诊。 (7)帮助确定晕厥为颈动脉窦过敏性。做EEG时加做压颈动脉窦试验,额叶出现慢波伴心律减慢、血压降低、头晕肢麻等不适。 (8)重复检查有助于脑血管病或脑肿瘤的区别。脑血管病一般数周后好转,脑肿瘤多继续恶化。 2.帮助脑部病灶的定位诊断:EEG有助于区别病变为弥漫性、局限性或多灶性病变。临床定位征不明显时,常用脑电图作为检查颅内病变的筛选手段,故常用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定位。病变在大脑半球近皮质者易定位,一般因其为功能定位,故比CT检查等解剖定位范围大,但不如CT准确。在尚无CT的单位,为进一步造影检查选择鉴别仍有价值,且有时EEG改变先于形态改变利于早期诊断。EEG也可用于脑损伤的定位。 3.帮助了解脑部疾病的演变过程和脑功能状态:重复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好转、恶化或复发,如脑瘤术后EEG好转,随访中又恶化提示复发。 4.帮助判断疾病的疗效、估计预后及指导用药:如常用EEG作为判定癫痫疗效的指标,指导治疗是否还应继续或可逐渐减量或停药。各种脑部疾病治疗前后或手术前后EEG对照可了解疗效。脑病或脑炎等病人长期昏迷其脑电低平则提示预后不良。 5.帮助判断脑衰老或发育障碍及脑死亡:提前衰老者表现为不符合年龄的节律慢化,快波增多。发育障碍者慢波频率也常低于其实际年龄应有水平。临床表现昏迷,脑波平直无波,如排除机器故障,除外低温、麻醉药物等在24小时仍不能恢复者,应考虑脑死亡。 6.其他:可帮助判定麻醉深度,以免因抑制过深而不可逆转;可了解其他疾病时脑功能改变,如自发性低血糖发作时EEG可见慢波和(或)癫痫放电;甲亢基本节律增快;儿科常用于脑产伤、脑缺氧及脑发育障碍;妇科可用于子痫监测;有时还可用于诈聋、伪盲的判断。 【注意事项】 1.分析脑电图应注意受检者年龄、意识状况及睡眠状况,并注意识别伪差。儿童、昏迷、睡眠时常见慢波,老人慢波亦较多,不弄清以上情况可造成判断错误。 2.EEG结果应结合临床分析,因少数正常人可有异常EEG,而病人在某一阶段或描记的短时间内或只进行了常规检查,可呈现正常脑电图。 3.EEG帮助定位较好,但确定病因困难,故一般不能根据EEG做出病因诊断,病因诊断由临床医师全面分析后结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