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紫外线疗法
- 【操作】 1.如照射的部位涂有药物时,宜先清除干净。照射伤口、溃疡等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的部位,宜先清洁创面。照射头部,宜先剃除治疗部位的头发。 2.采取适当体位,暴露照射部位,并将周围用布巾遮盖,难遮盖的部位可涂一薄层凡士林,加以保护。 3.为安全和方便起见,病人宜戴防护眼镜。 4.灯管置于照射部的垂直位置,准确测量灯管与被照射部位的距离,一般多采取50Cm,照射敏感性很低的部位或需用大剂量时可采取30Cm。 5.看清处方上的生物剂量,打开灯罩进行照射。必须准确掌握照射时间、部位,切勿超过。 6.照射完毕,先将灯罩关闭,或关闭电源,将灯头移到另一适当位置后再打开布巾,嘱病人离开。 【注意事项】 1.紫外线辐射可使空气产生臭氧,故治疗室应通风良好。 2.冷天注意室内保暖。 3.每天起燃灯管前用95%乙醇拭洗灯管的外表,切勿用手触及灯管。 4.灯管起燃后一般需待8~10分钟电压稳定,照射强度足够时,始可进行治疗。中途遇到灯管熄灭,需待灯管完全冷却,才能再次起燃,并同样需要起燃8~10分钟后才能进行治疗。 5.对每一病人在每一疗程的治疗中,需用同一灯管照射。 6.对初次接受紫外线治疗的病人,事先应说明照射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7.操作者戴防护眼镜。 【提问】 1.为什么紫外线治疗时灯管须置于照射的垂直位置并准确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紫外线照射强度随光线投射角的变化和距离的改变而增减,因此照射时灯管应与被照射部位垂直,并应准确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2.为什么紫外线灯管要等起燃8~10分钟后才可进行治疗? 电源电压的波动对紫外线灯照射的强度影响很大,电压波动10%可引起电流变化22%,紫外线强度变化35%。因此,灯管起燃后需过8~10分钟,待电压稳定后才可进行治疗。另外灯管刚起燃时,在短时间内强度可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应待发光稳定后再照射人体。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列表写出下列体表动脉搏动点及其相应动脉名
- 下述哪项措施,无助于提高X线摄片的清晰度
- 外周血中的五叶核以上中性粒细胞如超过3%
- 血液非蛋白氮包括一些什么物质?
- 简述脊髓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某肾疾患病人,血气分析结果pH值7.32
- 何谓旋光度和比旋光度?试述测定葡萄糖含量
- 何谓寄生虫的循环抗原?
- 试述诊断疾病的步骤。
- 使人致病的沙门菌有哪些?可致哪些疾病?
- 举出4种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_
- 何谓准确度、精密度?
- 免疫系统包括
- 简述低离子介质法原理。
- 确定病人死亡的医师不得同时是实施该死亡病
- 简述血、脑脊液、尿、粪便、痰及脓汁等送检
- 输注粒细胞的适应证有哪些?
- 简述脑变性疾病的分类。
- 内服液体防腐剂在酸性溶液中的防腐力较中性
- 长骨骨折移位,是固定骨折的近侧端,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