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1)一般支持治疗: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颅内出血。血小板低于20×10[~9.gif]/L者,应严格卧床,避免外伤。应用止血药物,并给予局部止血。 (2)糖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约为80%,能明显改善出血症状。常用泼尼松30~60mg/d,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者给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以小剂量维持3~6个月。 (3)脾切除 适应证:①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②泼尼松维持量需大于30mg/d;③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④[~51.gif]Cr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禁忌证:①年龄小于2岁;②妊娠期;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近期切脾治疗有效率约为70%~90%,无效者对糖皮质激素的需要量亦可减少。近年有学者以动脉插管下将人工栓子注入脾动脉分支中,造成部分脾栓塞替代脾切除,亦有良效。 (4)免疫抑制剂 适应证:①糖皮质激素或切脾疗效不佳者;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切脾禁忌证;③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常用药物:①长春新碱:为最常用者。除免疫抑制外,还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及释放的作用。静脉滴注,每周一次,1mg/次,维持6h/次,4~6周为一疗程,亦可静脉注射。②硫唑嘌呤:50~100mg/d,3~6周后减量,维持8~12周。③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或口服,维持4~6周。 (5)顽固性ITP ①环孢素A:主要用于难治性ITP的治疗,10mg/kg,分2次口服,3~6周一疗程。 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静脉滴注,4~5天为一疗程,1个月后可重复使用。其作用机制与FC受体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免疫廓清干扰及免疫调节等有关。 ③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有效,但可有过敏性休克或血清病。 大剂量甲泼尼龙: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而发挥治疗作用,0.5~1.0g/d,静脉注射,3~5日为一疗程。 (6)其他治疗 ①输注血小板悬液: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②达那唑为合成雄性激素,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及抗雌激素有关,300~600mg/d,口服2~3个月为一疗程,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 ③中成药也有一定疗效。口服氨肽素,8周为一疗程,报道有效率可达40%。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血栓性质是
- 胎儿水肿综合征与下列哪种血红蛋白有关
- 男性,70岁,逐渐头昏、乏力伴大便性状改
- 人体叶酸的吸收部位在
- 符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
- 男性,54岁,因用力后出现胸背部疼痛就诊
- 女性,24岁,颈部淋巴结肿大3月余,左胸
-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成年发病比例为
- 女,45岁。发热伴皮肤黏膜出血1周。查体
- 其他铁丢失过多的疾病包括
- 男性,67岁,有慢性胃病病史,近半年来食
- 符合巨幼细胞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是
- 维生素K生成依赖的凝血因子有
- 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正确的实验
- 某患者拟似PNH,下列哪项检查与此病诊断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急性特发性血
- 下列疾病有关溶血检验的结果哪项是错误的
- 患者,男性,49岁,高热、咳嗽1周,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