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病情加重1天,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体查:体温40℃,颈硬,凯尔尼格征(+),脑脊液:潘氏试验(+),糖正常,氯化物正常,白细胞200×106/L,多核0.54,单核0.46,外周血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86。追问病史,近一周来同村儿童有十余人先后同样发病住院。
- 单项选择题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脑型疟疾
E、钩端螺旋体病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单项选择题2.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测项目是
A、头部CT或MRI
B、粪常规检查+培养
C、外周血找疟原虫
D、CSF查抗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
E、送CSF普通细菌培养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旋毛线虫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此时进行的辅助检查中,下列错误的是
- 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意义较大的实验室检查是
- 男性,39岁。慢性间歇性腹痛半年,腹痛时
- 胆道蛔虫的治疗原则是
- 0.4%的病例可出现赫氏反应
- 在中国引起回归热的病原体是
- 布氏杆菌的病原学错误的是
- 发热的主要机制与下列哪项关系最密切
- 疟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
- 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属于
- 人体囊尾蚴病的感染途径和感染阶段为
- 关于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查,下列哪项错误
- 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重要的依据是
- 感染性休克早期首先出现那种类型的酸碱平衡
- 眼囊尾蚴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是
- 不属于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
- 预防疟疾复发常选用的治疗方案是
- 斯氏狸殖吸虫的主要传染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