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材料: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简答题1、

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   张老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次,张老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

      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再次,张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明白知识原理,体现了谈话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简答题2、

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   张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张老师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和用示意图演示实验结果都是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张老师通过学生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最终明白了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张老师布置的小组讨论问题既是知识的应用,也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