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 ~3题。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一课,同单元的课文还有《劝学》《过秦论》《师说》。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谈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

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最。同时还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沦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45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简答题1、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