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第三课,同单元的课文还有《赤壁赋》《兰亭集序》。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恩,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占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 能力。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45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 简答题1、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简答题2、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简答题3、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课文第3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
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男性,30岁,左侧瞳孔小、眼裂小、眼球内
- 1、下列哪个试验为该患者首选的筛检试验2
- 林某有面积为140平方米的住宅一套,价值
- 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有 ( )
- 下列哪一项,是出现"方肩"的原因(
- 能清热泻火,除烦止呕的药物是A、知母B、
- 作为辨证纲领的是:()A、病性辨证B、八
- 1、主要含皂苷,口服刺激胃与咽喉黏膜,产
- 子宫颈粘膜可有周期性剥脱、出血。 (章节
- 1、根据发病情况,该患者肺部感染可能的致
- 1、该患儿最可能是2、首先应行下列哪项检
-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多为: ( 难度
- 婚前检查的主要疾病不包括A、指定传染病如
- 简述山楂、莱菔子的使用注意。
- 鼻中隔偏曲
- 目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病因有3个:咽鼓
- 对材料制作信息选择主要依据传播目标和目标
- 受体的特性包括( )。A、饱和性B、
- 下列属于霍奇金淋巴瘤Ⅲ期的是A、横膈上下
- 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A、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