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沂蒙山小调
【教学内容l《沂蒙山小调》;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
1.聆听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唱《沂蒙山小调》,理解这首民歌的地方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2.问题探究
(1)请学生说说我国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份有哪些民歌。
(2)教师点评。
中原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
3.作品鉴赏——《沂蒙山小调》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文字,教师适当补充。
(2)聆听歌曲。
两个版本,分别由王世慧、彭丽媛演唱。教师请学生比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
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
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5)学唱歌曲。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7)复听歌曲。
4.归纳总结
(1)阅读课本上的相关文字,谈谈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
①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②与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③各地民歌在调式、节拍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④结构一般短小。
(2)请学生谈谈今天了解到的民歌的创作手法。
5.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谈谈学习完本课的主要收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
- 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 久病舌红少苔,常见于( )A、肝胆火
- 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疼痛,其主要鉴别
- 从右至左,主动脉弓主要分支的正常顺序为A
- 以下是自发性颅内低压(SIH)的特点是(
- 以气短神疲,自汗,大便、小便、经血、精液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关于肩先露,不正确的是 ( 难度:1
- 百日咳抗菌治疗,首选A、青霉素B、氯霉素
- 胎盘绒毛间隙内含( 难度:3)A、胎血
- 决定温病流行程度及范围的常见因素是:(
- 参加比赛的有7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共(
- 男,62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3小时,
-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_____ 、____
- 体内胆红素主要来自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分解(
-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早期一般会出现夜尿。(
-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正确叙述有( )
- 对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描述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