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某学校开设了“摄影/摄像”模块教学,但在进行到摄像教学内容时,由于学校硬件资源不足,摄像部分的教学实施遇到了困难。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动态影像的魅力,想到借用数码相机来代替,学生选题后写出了一个短小的脚本,表演前把数码相机用脚架固定好,由担任导演角色的学生控制表演和拍摄,在表演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大约一两秒钟)就拍摄一张照片,拍完后把照片输入到电脑,用软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播放照片,输出后就成为了一段具有动态效果的影片。当然无法将摄像的各种手法都完全运用,但由于是固定位置的非连续拍摄,多数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大做文章,例如用前后遮挡法、位置重叠法等,产生类似于摄像但又不同于摄像的独特视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简答题1、

根据案例及新课程标准谈谈你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看法。

  •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指出: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施(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学校应不断地完善设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在利用好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器材。案例中的老师在有效应用原有资源的同时,应用了电脑软件、数码相机等,解决了没有摄像机的问题,因此这位老师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值得学习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