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单元介绍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同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义人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火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渎和创造性的解读。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学生情况
  高三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研讨与练习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简答题1、

回答课后的练习题,要求不少于200字。(20分)

  •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陶渊明也希望能实现抱负,造福百姓,但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 &lDquo;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rDquo;&lDquo;归去来兮&rDquo;‘已矣乎&rDquo;&lDquo;胡为乎遑遑欲何之&rDquo;。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味到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对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打上&lDquo;消极&rDquo;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些,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 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直率、自然、自由。作者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思想感情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矫揉造作的高谈阔论更有意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简答题2、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②疏通义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nBsp;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牛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沽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确定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单元目标的要求:阅读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作品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③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简答题3、

请为本节课设计两种导人方式。(25分)

  • 导入设计一:
    我们在初中时曾背过陶潜的《桃花源记》,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师生一同背诵&lDquo;土地平旷&hEllip;&hEllip;并怡然自乐&rDquo;)《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反映。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来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板书课题、作者)
    现在先让我们看一看同学们制作的&lDquo;作者档案&rDquo;卡片,比一比谁与陶潜走得最近?
    导入设计二:
    我们先来看汶篇文章的题目。归去来兮辞.来.助词:辞。文体名.赋的一种,重在抒情。从题目可知,本文言的是贵事,抒的是归情。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在必修(2)中学过《归园田居》,这两篇文章写作时间接近,内容、情感、意趣相仿,那么在我们学完了《归园刚居》之后,还能从《归去来兮辞》中学到什么呢?陶渊明步履匆匆、急急忙忙地赶回田园,他要在田园里找什么呢?他在田园里又找到了什么呢?还记得《归园Ⅲ居》最后一句怎么说的吗?&lDquo;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Dquo;回归园田的陶渊明找到了什么?找到r自然。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陶渊明的自然,走进陶渊明的世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