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识字教学。(8分)

(2)如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2分)

  • (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师应从如下几点开展识字教学:

    ①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②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育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③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④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⑤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教学目标设计: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万、复、苏、柳、歌、舞、冰、泉、丁、百、齐、争、鸣这13个生字.能够会写万、丁、冬、百、齐这5个生字,能够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有关春天的词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伙伴谈话的方式,获得初步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色彩,体会春天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教学环节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口述字谜:三人日下去郊游(打一字)。

        学生回答,老师随即揭开谜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给学生时闻发言)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一年有四李:春、夏、秋、冬,我认为其中最美的要数春天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放课件:春天的音乐和图片,最后一幅用课文的插图。)

        二、看图感受春天的美并学词识字

        1.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

        (1)师:请小朋友用“春天到了”作为开头,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

        教师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继引出词语,读词语。如:学生说到有关燕子的内容,就引出“莺歌燕舞”:说到花开,引出“百花齐放”;说到草绿,引出“春田大地”;教师出示“百鸟争鸣”让学生说说,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教师指导轻轻地读“泉水丁冬”……

        (2)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上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

        (3)师:描写拳天的这些词语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记下来。

        (4)师:小朋友们,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来歌颂芙好的春天吧!

     

        2.学习生字

        在这8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习的13个生字(课件)。

        (1)音难字: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这些字,你觉得哪些字的音要特别注意,待会儿请你提出来。交流:教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些字的音,为什么?读音难字,教师注意点拨、示范。

        (2)从字形上看,你觉得哪些字笔画多很难记?

        ①学生提出形难字。

        ②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记“舞”“柳”。(动作记“舞”,舞就像一个在跳舞的人,最长的一横像伸展的手臂,下面的横撇像抬起的右脚,最后一竖像站立的左脚;简笔画理解“柳”,随机扩词:柳树、柳枝、柳叶。

        ③学生分小组讨论记忆其他字。

        ④师生交流:你能记住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记“歌”字时,引导认识“欠字旁”。

        (3)去掉生字的注音,打乱顺序读生字。

        三、书写生字

        学生读小标题:我能写好这些字。(万、丁、百、齐、冬)

        (1)读一读,口头扩词。

        (2)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认为每个字的哪些笔画最关键?

        (3)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4)学生在音乐声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视频展示台)

        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重温课上所学词语、生字。

        2.布置作业:生字扩充练习;小朋友以“我眼里的春天”为主题画一幅画,下次上课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和春天的故事。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