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大地山河(节选)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是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足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吧?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傻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简答题1、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7分)

  • 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可以凭空想象的,要了解&lDquo;西北高原&rDquo;的意义,既要有宏观的把握,又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的原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简答题2、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7分)

  • 江南的雪若&lDquo;柳絮因风起&rDquo;,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lDquo;空中撒盐&rDquo;,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