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如图2),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   活动名称:吹泡泡(大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发现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是有区别的。

      2.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并学会作记录。

      3.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本领的愉悦情感。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1.大记录表一份;2.吸管、铁丝圈、塑料吹泡泡棒、肥皂水、抹布每组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教学过程:

      1.出示吹泡器导入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你们平时的吹泡嚣是怎样的?其实我们生活中也藏着很多小物品、小工具可以当吹泡嚣,今天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2.出示并介绍各种工具及记录表,幼儿猜测并记录

      (1)教师出示吸管、铁丝圈、塑料棒等工具,启发幼儿思考。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工具?这些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

      (2)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自己桌上的记录表中。

      (3)请个别幼儿展示做好标记的记录表,并说一说自己提出此猜想的原因。

      3.幼儿集体动手验证,教师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选择不同的吹泡泡工具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

      师: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

      (2)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3)请幼儿将本组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4.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1)幼儿讨论并比较猜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区别。

      师:实验的结果跟你的猜想结果一样吗?你发现在这些工具中,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呢?这些泡泡有什么不一样呢?请与本组的小朋友分享你的发现。

      (2)师幼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请有分享动机的幼儿到集体前,大胆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泡泡的大小及泡泡的多少是和我们所用的工具有联系的,不同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大小和多少是不一样的。

      5.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嚣

      (1)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所用的材料,讨论并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师:通过探索发现,原来能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是有洞或有缝隙的材料。

      (2)教师出示树枝、铁丝等材料,引导幼儿用扭,绕,团等多种方法来制作泡泡器。

      (3)感知泡泡器的形状与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

      师: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铁丝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

      (4)教师总结: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6.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共同整理活动材料,各组幼儿用抹布将泡泡水清理干净,并将自己制作的泡泡器整理后投放互科学角。

      延伸活动:

      将幼儿带到科学角,尝试制作泡泡水。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科学探索能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