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人制方之义,微妙精详,不可思议。盖其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痼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此汉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胜穷,若必每病制一方,是曷有尽期乎?故古人即有加减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或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内,因其现症之异而为之加减。如伤寒论中治太阳病用桂枝汤,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喘者则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犹以药为加减者也。若桂枝麻黄各半汤。则以两方为加减矣。若发奔豚者,用桂枝加桂汤,则又以药之轻重为加减矣。然一二味加减,虽不易本方之名,而必明著其加减之药。若桂枝汤倍用白芍而加饴糖,则又不名桂枝加饴糖汤,而为建中汤。其药虽同,而义已别,则立名亦异。古法之严如此,后之医者不识此义,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则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参也;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专在桂枝也。去其要药,杂以他药,而仍以某方目之。用而不效,不知自咎,或则归咎于病,或则归咎于药,以为古方不可治今病。嗟乎!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遂相戒以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之精义,故与病毫无益而反有害也。然则当何如?曰: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方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倍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方加减论》节选) 【简答】: 1.为何要对古方进行加减? 2.加减古方主要根据什么?举例说明加减的方法。 3.在使用古方上,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以下哪个与"胶柱鼓瑟"含义不同( )A、
- 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识其
-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义为(
- 以下不含有"研究"、"探究"义的是( )
- 以下不含语首助词(发语词)的是( )A、
- 以下不能替代"胥能决死生、达内外、定方剂
- 以下不用作比喻义的是( )A、"故为者如
- 《养生论》的作者是A、嵇康B、张仲景C、
- 在"头痛颠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
- 以下不属于"五权"的单位是( )A、斛B
- 以下加括号的词哪个不是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
- 以下"惟"不属于范围副词的是( )A
- 含有比较数的是( )A、一者天二者天三
- "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维系"中的"维系"
- "夫圣人之德,又何加于此乎"中"加"意思
- 以下不含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句子是(
- 以下不表示时间短暂义的是( )A、"既,
- 以下当"人"讲的是( )A、"人有此
- "去圣寝远,其学难精"中"寝"的意思是(
- 以下不属于内形外声的形声字是( )A、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