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其所著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诚补前人之未备。察其立方之意,因以内伤劳倦为主,又因脾乃太阴湿土,且世人胃阳衰者居多,故用参芪以补中,二术以温燥,升柴升下陷之清阳,陈皮木香,理中宫之气滞,脾胃合治。若用之得宜,诚效如桴鼓。盖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者。 凡著书立说,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今观叶氏之书,始知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观其立论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故凡遇禀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高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岂可以芪术升柴治之乎?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此义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今案中所分胃阴虚,胃阳虚,脾胃阳虚,中虚,饥伤,食伤,其种种治法,最易明悉,余不参赘。 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为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运,已病矣。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一、简答】: 1.作者为何撰写本文? 2.作者如何评价东垣学说? 3.谁说脾胃有阴阳之性、体用之别? 4.“超出千古”的议论是指谁的论断,具体内容是什么? 5.作者赞成什么,主张什么? 6.作者认为治疗脾胃病的关键是什么? 【二、单项选择】:文中“胃宜降则和”的“降”指________________。 A.辛开苦降 B.苦寒通下 C.濡养胃阴使之通降 D.理气通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下列句中的"其"不能用作语气副词的是(
- 在"规"的以下义项中,不属于抽象义的是(
- 成州团练使张锐,字子刚,以医知名,居于郑
- 今译的方法可概括为( )A、保留、替换
- 不表示第三人称的是( )A、"渠亦不
- 《说文解字》:"颇,头编也",引申为"很
- "几见圯桥杰竖"中的"竖"意思是(
- 在以下义项中,属于"射"本义的是( )A
- 形声字的形符与声符有多种组合,最常见的是
- "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中"敷演
- 句中"以"与"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中"
- "亦仅仅晨星耳中"中的"晨星"喻(
- 以下注释哪个不属描述法( )A、埃,白
- 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是( )A、昕卒头眩堕
-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中的"寻"意思是(
- “帷幄有神筹”的“筹”义为A、谋划B、计
- 以下不属于隶书之后产生的文字是( )A、
- 在“所不夙夜以求无忝者,有如此木”中,“
- 以下词语中今义范围缩小的是( )A、硕B
- "太尉黄琬辟"中的"辟"意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