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镇符公祖恭人,形体壮盛,五旬手指麻木,已历三载。甲辰秋偶感恚怒,忽失声仆地,痰潮如锯,眼合遣尿,六脉洪大。适于往茸城,飞骑促归。缘符公素谙医理,自谓无救,议用小续命汤,俟予决之。予曰:是方乃辛温群聚,利于祛邪,妨于养正。其故有三:盖北人气实,南人气虚,虽今古通论,然北人居南日久,服于水土,卑禀更移,肤腠亦疏,故卑下之乡,柔脆之气,每乘虚来犯,致阴阳颠倒,荣卫解散,而气虚卒中。此南北之辨者一。况中风要旨又在剖别闭脱。夫闭者,邪塞道路,正气壅塞,闭拒不通;脱者,邪胜五内,心气飞越,脱绝不续。二证攸分,相悬霄壤。故小续命汤原为角弓反张牙关紧急闭证而设,若用于眼合遗尿之脱证,是既伤其阴,复耗其阳。此闭脱之辨者二。又风为阳中阴气,内应于肝;肝为阴中阳脏,外合于风。恚怒太过,大起肝胆,内火外风,猖狂扰乱,必然挟势而乘脾土,故痰涎汹涌。责脾勿统摄,肾不归经,滋根固蒂尚恐不及,若徒事发散是为虚虚。此真似之辨者三。《灵枢》所谓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者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正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端合此症,当法河间东垣用药,保全脾肾两脏庶可回春。亦以六君子加黄耆白芍桂枝钩藤竹沥姜汁,服二剂恶症俱减,脉亦收敛,但声哑如故,此肾水衰心苗枯槁。至更余后火气下行,肾精上朝方能出音。遂用地黄饮子,服至十五剂大便始通,坚黑如铁。虽有声出,状似燕语,乃朝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冬以培脾,夕用地黄汤加肉苁蓉当归以滋肾。调理百日,语言如旧,步履如初,但右手稍逊于前耳。(李修之《旧德堂医案》) 【简答】: 1.此案属何证,辨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治疗? 2.作者认为地域对体质有何影响? 3.撰写本案的目的是什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以下除……之外,都用了古文今译法中的调整
- 以下不含有实词活用现象的是( )A、故谨
- 在"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
- 以下不含有典故的是( )A、鸡鸣至今
- 下列句中不含有死的委婉语的是( )A、子
- "格于医道,掌其政令"中"格"义为( )
- 以下繁体字书写正确的是( )A、经歷
- 下列句中的"益"不是"增加"义的是( )
- "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意思是(
- "若孑孑然离群而独立"中的"孑孑然"意思
- 以下不是联绵词的是( )A、"九候曾
- "事官鞅掌"中的"鞅掌"意思是( )
- 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或古今字的是(
- 下列句中没有名词作状语的是( )A、分条
- 下列句中"之"不作代词或助词的是( )A
-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
- 在"麻黄皆斩去节,令里通,寸斩之"中,"
- 《灵枢》云∶病痛者,阴也。又云∶无形而痛
-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的"向隅"文中
- "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中"弁髦置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