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人制方之义,微妙精详,不可思议。盖其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痼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此汉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胜穷,若必每病制一方,是曷有尽期乎?故古人即有加减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或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内,因其现症之异而为之加减。如伤寒论中治太阳病用桂枝汤,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喘者则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犹以药为加减者也。若桂枝麻黄各半汤。则以两方为加减矣。若发奔豚者,用桂枝加桂汤,则又以药之轻重为加减矣。然一二味加减,虽不易本方之名,而必明著其加减之药。若桂枝汤倍用白芍而加饴糖,则又不名桂枝加饴糖汤,而为建中汤。其药虽同,而义已别,则立名亦异。古法之严如此,后之医者不识此义,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则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参也;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专在桂枝也。去其要药,杂以他药,而仍以某方目之。用而不效,不知自咎,或则归咎于病,或则归咎于药,以为古方不可治今病。嗟乎!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遂相戒以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之精义,故与病毫无益而反有害也。然则当何如?曰: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方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倍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方加减论》节选) 【简答】: 1.为何要对古方进行加减? 2.加减古方主要根据什么?举例说明加减的方法。 3.在使用古方上,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丁字保和汤久嗽肺痿知母贝母天门冬款冬花各
- 下列句中没有名词作动词的是( )A、知我
- 我国古代冠以"番"字药物引进的地方一般是
- 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中,“尔
-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意思是(
- 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A、"庖丁解牛"
- "运阴阳以播物"中"播"的意思是( )A
- 在"不免夸新斗异,为国医所不道"中,"为
- 以下不含"由"义的是( )A、"繇此言之
- 以下各句中的"适"不含"刚刚"、"正巧"
- 以下形符中组字时书写形体不发生变化的是(
- 以下词语中不含有"主持、管理"意义的是(
-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意思
-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张揖B、
- 我国最早的训诂专书是( )A、《辞通》B
- "不诬方将,请俟来哲"中"不诬方将"谓(
-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此余之所
- "吾能移之,使病在末"中的"末"意思是(
- "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中"命世"的意
- 在“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中,“遘”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