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发背痈疽者,该三因而有之。论云∶痈疽瘰疬,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经》亦云∶气宿于经络,与血俱涩而不行,壅结为痈疽。不言热之所作而后成痈者,此乃因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又论云∶身有热,被风冷搏之,血脉凝泣不行,热气壅结而成;亦有阴虚阳气凑袭,寒化为热,热成则肉腐为脓者,此乃外因寒热风湿所伤而成也。又服丹石,及炙爆、酒面,温床浓被所致;又尽力房室,精虚气节所致者,此乃因不内外所伤而成也,故知三因备矣。又论云∶疖者,节也;痈者,壅也;疽者,沮也。如是但阴阳不平,有所壅节,皆成痈疽。又曰∶阴滞于阳,则发痈;阳滞于阴,则发疽。而此二毒,发无定处,当以脉别之,浮洪滑数则为阳,微沉缓涩则为阴。阴则热治,阳则冷治。治之之要,虽有四节八事,所谓初觉,则宣热拔毒;已溃,则排脓止痛;脓尽,则消肌内塞,恶肉尽;则长肌敷痂。次序固明,若不别其因,施治亦昧。故治法中,有用远志宣热者,得非内因乎;至于外因,则用大黄;不内外因,则用甘草。世医但泥方书,多用五香连翘与漏芦二汤,更不知三因所自,其可守一法而普攻之。既得其因,又须观病浅深,与证候吉凶,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导以针石,灼以艾炷,破毒溃坚,以平为期,各有成法。近胡丞得一方,甚宝秘之,持以献洪丞相,丞相与之作序,言重于世,已遍行矣。其方乃《千金》内补散添黄芪加人参减桂。间有轻者,服之稍效,若真痈疽,为害反甚。内补散当用在第四节,当前服内消等药,俟脓尽,方得投。苟专用之,亦所谓守一法也。孔子不尝未达之药者,良有旨哉。士夫当深味斯言,无轻信医方,误天下后世。谨之谨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叙论》) 【一、扼要概括文意填空】: 1.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学说为立论根据,阐述痈疽证的________________问题。 2.作者认为医生在诊治痈疽证时应做到:(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疖者节也痈者壅也疽者沮也”是用________________字解释疖、痈、疽的________________,从中揭示了疖、痈、疽的________________。 4.“守一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此持________________态度。 【二、简答】: 1.作者认为痈疽的致病原因有哪几种,它们分属于三因中的哪一因? 2.“二毒”指什么,其病机和属性是什么? 3.“四节八事”是什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古注用具体内容解释抽象内容时常用的术语是
- 在"气海有馀,则气满,胸中愧,急息面赤"
- 以下不属于指事字的是( )A、本B、刃C
- 能替代"败草毒剂,悉日仙遗"中"悉"的词
- 把"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中的"是"今
- 在“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尚”之
- 《说文解字》问世于( )A、公元121
- "于是日使僮奴壅且沃之,以须其盛"中的"
- 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
- 含有略用词语的是( )A、桂葛投豉邪出
- 以下不表示时间短暂义的是( )A、"既,
- 在“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中,“
- "碔玉莫剖,朱紫相倾"中的"朱紫相倾"比
- 以下句中中括号部分与今语不属于同形词语的
- 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
- 以下各句不表示"随即"的词是( )A、"
- "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
- 《养生论》的作者是A、嵇康B、张仲景C、
- "吾能移之,使病在末"中的"末"意思是(
- 句中"以"与"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