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人制方之义,微妙精详,不可思议。盖其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痼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此汉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胜穷,若必每病制一方,是曷有尽期乎?故古人即有加减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或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内,因其现症之异而为之加减。如伤寒论中治太阳病用桂枝汤,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喘者则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犹以药为加减者也。若桂枝麻黄各半汤。则以两方为加减矣。若发奔豚者,用桂枝加桂汤,则又以药之轻重为加减矣。然一二味加减,虽不易本方之名,而必明著其加减之药。若桂枝汤倍用白芍而加饴糖,则又不名桂枝加饴糖汤,而为建中汤。其药虽同,而义已别,则立名亦异。古法之严如此,后之医者不识此义,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则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参也;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专在桂枝也。去其要药,杂以他药,而仍以某方目之。用而不效,不知自咎,或则归咎于病,或则归咎于药,以为古方不可治今病。嗟乎!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遂相戒以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之精义,故与病毫无益而反有害也。然则当何如?曰: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方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倍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方加减论》节选) 【简答】: 1.为何要对古方进行加减? 2.加减古方主要根据什么?举例说明加减的方法。 3.在使用古方上,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以下不属于同义词复用的是( )A、"意多
- 在“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中,“
- "天道不几顿乎"中的"顿"意思是( )A
-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
- 在“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中,“翌日”的
- 《说文解字》首创了( )A、笔画编排法B
- 在"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中,"可"的
- 发于颈,名曰夭疽。(《太素·痈疽》)杨上
- "一旦用汤,妄生疑讶"中的"疑讶"意思是
- "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中"偏
- 在"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
- 以下词语中,古今意义转移的是( )A、丈
- 《说文解字》:"登,上车也",今天组成"
- 正式刊刻的古籍多采用的注释形式是( )A
-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中"尸"意思是(
- 以下不能替换"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中"
- 以下不含"通假字"的是( )A、大怒则形
- "有素不相识,遇延辨证,病家既不识医,则
- 以下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A
- 在以下义项中,属于"纪"本义的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