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之所谓喘,即今之所谓气促。《说文》喘,疾息也。疾息,谓息之疾者。两经多以喘息对说,正以喘为疾息,息为平息故也,勿作串说。疾息正今之气促,而又非气短之谓。短气者,息不必促,而其气不足以息,故不曰短息,而曰短气。气促者,气不必短,而其息不利于气,故《脉经》或谓之息促,而后世浑言之,则遂曰气促也。今之所谓喘,即古之所谓上气。郑注《周礼》上气,逆气也。逆气谓其逆在气,则不仅责在息。人之将死,有张口抬肩而逆气者此也。浅者不识上气,谬目为喘。由是,今之喘,重于古之喘数倍矣。岂知此喘,乃是气逆,苟非不治,多有下之而愈者,如咳逆葶苈泻肺汤症,及《外台》备急丸症是也。若疾息之喘,是肺实所致,宜用宣利,如太阳麻黄汤症是也。古人分别之严,原为治法设,非可苟焉而已。自二症混,而治法乖矣。(莫枚士《研经言·释喘》) 【一、简答】: 1.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今之喘重于古之喘数倍”的原因是什么? 【二、据文意扼要填空】: 1.古之所谓“喘”,当时又称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多属________________所致,治法宜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所谓“喘”,古时称________________,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可因________________而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
- 东都药铺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
- 下列句中的"益"不是"增加"义的是( )
- 以下形符中组字时书写形体不发生变化的是(
- 能替代"败草毒剂,悉日仙遗"中"悉"的词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句读古代医书
- 以下为唐代诗人杜甫名号的是( )A、康成
-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A、《康熙字典》
-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针
- 在"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
- 以下不属于代词的是( )A、"形之疾病,
-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中"逆"的
-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中的"寻"意思是(
- 句中"于"与"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于"
- "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一句中,"经
- "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中"旦暮"意思是
- 把"夷考其间,瑕疵不少"译成"考查这些本
- 以下不能解释为"如"、"好像"的是( )
- "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中"敷演
- 盖古书之贵于世,以施诸今而有征也。其古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