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7岁男孩,持续发热两周,体温39℃,腹泻3~5次/日,稀便,肝大,肋下2.0cm,脾大1.0cm,血白细胞1.5×10
/L,中性粒细胞0.60,杆状细胞0.10,淋巴细胞0.30,肥达反应"O"1:80、"H"1:160,ALl210单位(正常<40单位),最可能的诊断为( )
A、疟疾
B、乙型肝炎
C、伤寒
D、钩体病
E、肾综合征出血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潜伏性感染意义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
-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是 (
- 钩虫成虫寿命为A、4~5个月B、1~2个
- 霍乱病严重腓肠肌和腹肌痉挛的最主要的治疗
- 关于脑实质型囊尾蚴病,错误的是A、临床表
- 布氏杆菌病的病原治疗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A
- 流行性斑疹伤寒不同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是A
- 并殖吸虫病的病原是A、日本血吸虫B、华支
- 氯喹的不良反应有A、心脏传导抑制B、精神
- 在伤寒治疗上,用于抗菌的药物有A、红霉素
- "犬源型"黑热病的流行地区是A、新疆地区
- 血吸虫病病理过程中第二阶段严重时可发生A
- 20岁,男性,发热、腰痛6天,少尿4天,
- HP可引起的胃部疾病为A、反流性食管炎B
- 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临床表现A、长期持续高
- 班氏丝虫病淋巴组织炎性病变期包括A、丝虫
- 旋毛线虫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脑B、平滑
- 无黄疸型的钩端螺旋体患者常见死亡原因是(
- 虱传回归热肌肉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是A、大鱼
-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