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2003年3月某县发生了一起七日内三次家庭食物中毒。首次食物中毒发生于3月2日晚时,A某一家除其子因上学于当日下午5时离家去学校食宿外,其余一家三口均在食用新蒸馍后约1小时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经村卫生院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0时左右症状缓解,未予特别注意。3月3日晚7时,A某一家三口于晚饭后约1小时再次发病,症状与第一次基本相似,3月8日A某及其子一家四口在食用新蒸馍后发生第三次食物中毒。第三次食物中毒发生后患者被送往医院,并报告卫生部门。
- 多项选择题1.调查时主要应该关注
A、进食到发病之间的潜伏时间有多长
B、三人的症状是否相似
C、所进食物是由什么样的原料做成的
D、人与人之间是否可以传染
E、各次发病之间是否有相似性
F、发病与食物是否有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2.提示:调查发现,进食新蒸馍后发病,潜伏期大约1小时左右。人与人不传染,发病症状相似。制蒸馍的麦子有发霉现象。可初步诊断为
A、黄曲霉毒素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青霉中毒
D、赤霉病麦中毒
E、棉酚中毒
F、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3.提示:重点检查蒸馒头用的小麦,发现部分小麦粒表面有发霉现象,而且有的程度很严重。对这些小麦的处理方法应为
A、用水洗麦粒
B、延长烹调时间即可
C、将小麦精碾去除毒素
D、不能再食用
E、病麦一般比重较轻,将其分离出来
F、提高烹调的温度即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4.提示:处理之后,小麦情况明显比没处理之前好。这些处理过的小麦是否能食用
A、挑选出来的病麦可以做动物饲料
B、不能食用
C、处理后状况较好的可以继续食用
D、可以将其制作成发酵食品
E、蒸熟后即可食用
F、严重霉变的小麦弃掉不能食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5.提示:将发霉小麦处理后发生中毒的例数减少。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应该
A、病麦要通过碾米机扎辊碾皮
B、也可以用适当量的良好小麦将这些小麦稀释
C、储藏期间必须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已感染赤霉病麦,收获后应及时晾哂
E、及时烘哂、及时风扬、保持洁净和干燥
F、尽快将粮食的含水量降低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A、荚膜B、鞭毛C、
- 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受
- 首选的驱铅药物是A、青霉胺B、巯乙胺C、
- 发病率可用来A、描述疾病的分布B、探讨发
- 加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21~
- 地方性疾病主要是指A、区域内的传染病B、
- 研究疾病与职业的关系时应考虑哪些因素A、
- 大脑组织发育的阶段可分为A、增大和成熟B
- 1、8月14日军团病的患病率是2、8月7
-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
- 关于物理性质与毒性效应说法正确的是A、毒
- 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如下,除了A、致癌B
- 治疗苯胺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首选药物是A、硫
- 1990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
- 常见有爆发的疾病是A、病毒性甲型肝炎B、
- GB与字节的换算关系为:1GB等于A、1
-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般使用哪种方法测定
-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
- 能增强苯扎溴铵杀菌效果的物质是A、碘化钾
- 粉尘对人体的作用中,正确的是A、致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