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性,41岁,2016年2月20日晚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伴轻微胸闷、憋气、头晕、头痛、恶心,偶有呕吐及四肢酸痛,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痛,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片后症状不缓解。21日晨起体温38.5℃,伴全身乏力,至当地医院行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具体数值不详),考虑炎性病变,回当地诊所继续输液治疗(药名及剂量不详),效果欠佳。22日上午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四肢无力,伴恶心,无呕吐,输液期间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23日2:00胸闷、憋气明显,突发意识丧失,急呼120送至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结果示:CK-MB39.6ng/ml↑,肌红蛋白431.0ng/ml↑,肌钙蛋白18.4ng/ml↑,BNP536.00pg/ml↑,D-二聚体0.7μg/ml↑,ALT615.00U/L↑,AST781.00U/L↑,肌酐204.9μmol/L↑,当地医院诊断"重型心肌炎",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及甲泼尼龙,体温逐渐回落至正常,但胸闷、憋气、乏力等症状无缓解。当晚17:00左右送至我院急诊科,转运过程中胸闷、憋气症状进行性加重。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左室整体功能减退,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少量心包积液,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我院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甲泼尼龙冲击、盐酸多巴胺等治疗,给予急诊临时起搏器。随后收入我科,心电图提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吸烟史10余年,约20支/天,无饮酒史,家族无遗传病史。   入科后因临时起搏导管感知不良,更换临时起搏器期间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伴抽搐,持续约2分钟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但躁动明显,伴呼吸困难,氧饱和度维持在85%左右,行气管插管术,吸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给予托拉塞米40mg静脉推注,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氧饱和度逐渐回升至100%。入科后查体:血压71/49mmHg,心率55次/分,双肺大量湿啰音,心音低钝,未闻及明显杂音。检查:CK-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D-二聚体、ALT、AST、γ-GGT、肌酐均升高,BNP>35000pg/ml,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2月23日肺部CT提示双侧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经应用激素及其他辅助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心电图、胸部CT均明显改善。   患者3月7日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不除外心肌梗死所致(图27-1)。因而进一步行冠脉CT及心脏磁共振。冠脉CT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磁共振:①左室心尖节段性延迟强化并反向运动;②左侧-侧壁心肌弥漫水肿并延迟强化,明确有室壁瘤形成(图27-2)。3月7日EBV-DNA定量检测阳性,C-反应蛋白6.28mg/dl。         
简答题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该病例的诊治思路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如何看待此患者在心肌炎的基础上合并室壁瘤?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