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些?
  • (1)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其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却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2)但寒不热:疾病过程中,病人只觉怕冷而不感到发热,即为但寒不热。新病恶寒,多属外感表证;久病畏寒,多属阳气亏虚证。 (3)但热不寒:病人但感发热而不怕冷。根据热势的轻重、时间、特点,主要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热型。 ①壮热:热势壮盛,持续不退,但恶热而不恶寒。多是外邪化热入里,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阳盛于内,蒸达于外,故热势鸱张。属里热实证,多见于外热病极期阶段。 ②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如潮水之来而有定时,称为潮热。 日晡潮热:以日晡(下午3-5时)热甚,腹胀便秘为特征。是邪热入里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属里热实证。又称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是湿热邪气困遏中焦所致。因午后阳气入内与湿热相合,致热甚于午后,湿邪重着,热难透达,致湿遏热伏,故身热不扬,属湿温病。 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五心烦热为特征。是阴液亏损,虚阳偏亢所致。因午后阳气入内,蒸于阴分之故,属里虚热证。若阴虚潮热有热气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则称骨蒸潮热。 ③微热:即轻度发热。常见于某些内伤病或温热病的后期,为阴液亏虚,脾气虚损或气阴不足所致,多见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气郁发热。 (4)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寒热往来无定时者,主半表半里证,是正邪交争,相持在半表半里之间,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所致。寒热往来有定时者,常见于疟疾病,是由疟邪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之故。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