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草原地势东高西低,海拔650-700公尺,总面积约93000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毫升,能种植春小麦及少量蔬菜。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天然草场面积占80%。这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的优良牧场,因为少有污染,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称。每逢盛夏,蓝天白云下的草原一望无际,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到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鞍子、策马驰骋的英姿。
《中国史纲要》主编、著名历史文学家翦伯赞撰有游记《内蒙访古》。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多个游牧民族的摇篮,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都是从这里走向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呼伦湖,这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呼伦贝尔一大美景。站在湖边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真是有如海一般辽阔。在傍晚的湖畔,常会出现城里人难得一见的太阳雨: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转眼间风云突变,下起大雨,可西边的太阳并没有隐去。这时,一面是电鸣雷闪、乌云翻滚,一面是天朗气清、夕阳洒辉,可谓呼伦湖畔一大奇观。不久,雨止云散,呼伦湖上空高高架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桥。有时还在主虹的外面形成一道副虹(即“霓”),当地人管这叫“出双虹”,认为是好兆头。
为了治理沙地,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启动了“樟子松行动。”以大面积禁牧、小面积封育的形式,栽植樟子松大苗,并促进其自然更新,目标是建设一条250千米长、140千米宽的绿色长廊,以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提高草原的蓄水能力。目前已初见成效。
十分可惜的是,工业发展--特别是煤炭的开发和化工业的迅速扩张--给呼伦贝尔草原的气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春季风沙肆虐,夏季持续高温,更增加了水分蒸发量,加重了干旱程度。同时存在超载禁牧现象。这些因素造成草原的沙化面积以每年1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逐年扩展。
  • 答:(1)“-”应改为“~”。
    (2)“公尺”应改为“米”。
    (3)“毫升”应改为“毫米”。
    (4)“纵横交错的河流”应改为“河流纵横交错”。
    (5)“呼伦贝尔大草原”应改为“呼伦贝尔草原”。
    (6)“鞍子”应改为“鞭子”。
    (7)“历史文学家”应改为“历史学家”。
    (8)“电鸣雷闪”应改为“电闪雷鸣”。
    (9)“为了治理……”段与“十分可惜的是……”段对调位置。
    (10)[“樟子松行动。”]应改为[“樟子松行动”。]。
    (11)“开发”应改为“开采”。
    (12)“超载禁牧”应改为“超载放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