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35岁男性,12月发病,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大汗而后缓解,隔日发作1次,已发病1周。血常规: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红蛋白100g/L,血培养(―)。患者同年6月曾往海南旅游15天。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疟疾感染
B、伤寒
C、急性血吸虫病
D、败血症
E、结核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出血热发热期应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抗炎
-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支气管肺炎B、心
- 脑水肿多发生在流行性出血热的哪一病期?A
- 哪项传染病不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
-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内毒素B
- 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最具特异性的方法是:A、
- 在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A、灭螺
- 菌痢的传染源,下列那项是正确的A、细菌的
- 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A、腰穿检
- 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哪一部位:A
- 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A、轻型病人增加B、显
- HIV的传播途径有:(章节:第二章第十四
- 在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是A、间日疟B、恶
- 陈女士,女,50岁,因发热9天入院,病程
- 有关HIV感染后的描述,正确的是:(章节
- 对钩体病来说,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动
- 伤寒毒血症的发生机制是A、迟发型变态反应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
- 丙型肝炎,目前抗病毒治疗常选用:A、补体
- 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