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孙某,女,52岁,农民,发热6天,于2000年7月3日初诊。 患者6日前因在野外务工,头顶烈日,当时感头晕,乏力。返家后,遂之出现发热,测体温39℃,面红,口渴,心烦。自用抗感冒药治疗,出汗后热势稍降,测体温38.2℃,口渴,心烦仍感明显。近3天来,发热不退,并有气短似喘,肢倦神疲,汗多,口渴,心烦溺黄,舌红稍干,苔少,脉虚数无力。
- 单项选择题1.根据辨证,治则应为:
A、A、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B、B、清营凉血
C、C、凉营开窍
D、D、滋阴泄热
E、E、滋阴潜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2.根据病人的病情、证候,当辨证为:
A、A、暑盛阳明
B、B、暑入心营,气分邪热未尽
C、C、暑湿内陷心营
D、D、阴虚风动
E、E、暑盛阳明,津气两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3.根据病人情况,应诊断为:
A、A、湿温
B、B、暑温
C、C、伏暑
D、D、秋燥
E、E、暑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4.根据治则,选择最佳的方药为:
A、A、东垣清暑益气汤
B、B、王氏清暑益气汤
C、C、白虎汤加减
D、D、清营汤加减
E、E、生脉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夏季患者见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舌红绛,苔
- 下列哪些是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
- 身热不甚,心烦懊恼,坐卧不安,欲呕不得呕
- 宣白承气汤症与麻杏石甘汤证的区别,在于前
- 《温热论》中所述“分消上下”是指(
- 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下列选项中,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 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A
- 患者,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显,头重
- 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
- 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
- 普济消毒饮是谁所所创?( )A、巢远方
- 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A、湿热酿痰B、
- 伏暑的病因为( )
- 暑温阳明热盛的治法有A、清热生津B、辛寒
- 湿温病与暑温挟湿的鉴别依据是A、发病季节
- 渗湿于热下,( ),势必孤矣。
- 肌肤丹痧属于大头瘟的临床症状。
- 舌苔主要反映( )和气分的病变,
- 三焦辨证中,温病极期阶段指的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