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化脓灸的操步骤有哪些?如何在施灸过程中减轻疼痛?
(1)选择体位和点穴:古人对此十分重视,如《千金方》曰:“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而卧灸之……。”
(2)艾炷的安放和点火:先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蒜汁、香油或红花油,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直至艾炷全部烧尽,艾火自熄,除去艾灰,另按所需壮数,重新点燃艾炷。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由于此种灸法较痛,故在烧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在施灸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
(3)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愈合,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由于化脓灸耗伤精血较多,故古人对灸后的调养颇为注意,《针灸大成。灸后调摄法》记载:“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火针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宜用( )。
- 开阖补泻
- 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而慢性
- 消毒针具以药物浸泡法最为理想。(章节:基
-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
- 女,45岁。5年来胃脘部反复发作性疼痛。
- 《灵枢·官针》:_______
- 以下晕针的处理正确的是( )。
- 头皮针进针一般针与头皮夹角为( )。
- 两胁胀痛针灸取穴最好体位是( )。
- 按针上下用力轻重和快慢来进行补泻的方法是
- 以下不属于针刺补泻要考虑的( )。
- 灸法
- 腕踝针腕横纹上2寸,上1的进针点是( )
- 以下属于电针密波的适应症是( )。
- 电针刺激参数不包括( )。
- 《难经.七十八难》说:“不知为针者___
- 行针
- 人体最不容易产生适应性的电针波形是( )
- 补法刺激量小,泻法刺激量大。(章节:补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