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女,26岁,工人,急起腹泻、呕吐6小时,共吐泻30多余次,开始为黄色稀便,后转为清水样便,就诊时大便已无法计数,呈米泔水样。体查:体温36.5℃,脉搏110次/分,血压9.1/6.1kPa(68/46mmHg)。大便常规:米泔水样,RBC 0-2个/HP,WBC 0-3个/HP。大便悬滴可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痢疾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病毒性肝炎
D、霍乱
E、化学性食物中毒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典型急性菌痢病人大便呈A、米泔水样便B、
- 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________与__
- 引起临床上凶险发作最常见的疟原虫是:A、
- 狂犬病的确诊依据:(章节:第二章 难度
- 传染病信息报告需要分型报告的疾病有A、炭
- 伤寒杆菌产生的致病毒素是A、外毒素B、内
- 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时可做为扩容指标的化验是
- 关于特异性抗体检查的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
- 麻疹的隔离期为A、至出疹后5天B、从接触
- 约1/3霍乱病人恢复期出现发热,其机制是
- 关于疟疾的免疫和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
- 下列哪一项可产生特异性被动免疫A、注射全
- 伤寒初期确诊应做的化验是A、便培养B、血
- 下列HIV感染临床II期的说法有误的是A
- 下例哪一项说法正确?A、伤寒、副伤寒甲、
- 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A
- 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
- 下列对于艾滋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H
- 关于感染性休克的休克发展期(淤血缺氧期)
- 仅在感染的肝细胞核内, 不游离于血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