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35岁男性,12月发病,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大汗而后缓解,隔日发作1次,已发病1周。血常规: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红蛋白100g/L,血培养(―)。患者同年6月曾往海南旅游15天。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疟疾感染
B、伤寒
C、急性血吸虫病
D、败血症
E、结核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钩端螺旋体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A、流感
- 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A、
- 潜伏期
- 细菌性痢疾主要的病变部位A、直肠及乙状结
- 近年来在临床诊断甲型肝炎指标中采用A、H
- 狂犬病的确诊依据:(章节:第二章 难度
- 男性农民,20岁。1月初入院,5天前突起
- 下列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A、自身免疫
- 对隔离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采用的
- 在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是A、间日疟B、恶
- 流行出血热的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 ,具
- 1、本例最可能诊断的疾病是2、乙脑的传播
- 流行性出血热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部位是:A
- 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A、病人B、蚊虫C
- 流行性出血热病程第6天,每天尿量仅80m
- 抑制各种疟原虫配子体在蚊体内生长传播的首
- 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 下列何者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A、
- 男,45岁,发热、腹泻2个月,咳嗽4天。
- 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途径是A、空气飞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