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女,64岁,体检发现胆囊肿物2年。患者2年前外院体检查B超发现胆囊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无自觉症状。未特殊诊治,近期内复查发现胆囊肿物明显增大,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皮肤发黄。无食欲减退。未在外院诊疗,来医院门诊以“胆囊占位”收入院。自患病以来,睡眠好,饮食尚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高血压6年,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分。辅助检查:胸片:右肺中野条索影,余胸片未见明确异常。超声:胆囊底部可见4.7cm×2.8cm实性肿物,局部胆囊壁厚,CDFI可见血流信号。肝、胰腺、脾、双肾未见占位。膀胱充盈可,壁光。腹部CT:胆囊内见高低混杂密度肿块影占据,4.8cm×3.1cm,边缘较模糊,不均匀强化。胆囊腔不规则缩小,胆囊壁不规则增厚,部分胆囊边缘模糊不清。胆囊周围肝脏未见浸润影,其余肝内未见明确异常结节及肿物。胰腺、脾脏、双肾上腺未见明确异常。扫描范围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未见腹水征象。CT诊断:胆囊癌。化验:血常规无异常。血液生化无明显异常。凝血试验无异常。
简答题1、该患者诊断考虑胆囊癌,根据影像学检查,按照Nevin分期是?
  • 根据CT表现,患者目前胆囊癌侵犯胆囊壁全层,尚未见周围淋巴结转移,尚无肝脏受侵犯征象,未见转移至其他脏器。根据目前临床检测,Ne-vin分期是Ⅲ期。Nevin分期:(1)Ⅰ期:肿瘤限于胆囊黏膜内,为原位癌。(2)Ⅱ期:肿瘤侵犯到胆囊的黏膜和肌层。(3)Ⅲ期: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可能侵犯到邻近结构。(4)Ⅳ期: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及周围淋巴结。(5)Ⅴ期:肿瘤已转移至肝脏及其他远处器官。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2、本病例首选的治疗是?
  • Nevin分期Ⅲ期,适合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胆囊、距离胆囊床2cm以远的肝楔形切、胆囊引流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于T₁ₐ期肿瘤,仅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即可。对于T₂期及以上的肿瘤,手术应包括根治性胆囊切除+肝ⅣB和Ⅴ段部分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术。为了获得阴性切缘,必要时还需进行肝脏扩大切除或胆管切除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3、胆囊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途径多由胆囊淋巴结至胆总管周围淋巴结,再向胰上淋巴结、胰头后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此途径占绝大多数。胆囊癌经肝门途径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4、胆囊癌预后很差,即使手术治疗, 也预后不良。预防胆囊癌发生非常重要,需要行胆囊切除术的情况有哪些?
  • 无症状的患者、胆囊结石,胆囊多发小息肉,直径小于1cm,不需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有症状的患者、大于3cm的胆囊结石,单发、大于1cm息肉,或单发的广基息肉,或“瓷化”胆囊,或临床诊断为腺瘤样息肉,应行胆囊切除术。单纯胆囊切除术适应证:T₁期胆囊癌。腹腔镜手术手术适应证:(1)根治性手术:主要针对Ⅰ期且无明显转移证据的胆囊癌患者,考虑行腹腔镜手术能够取得治愈效果。(2)诊断性手术:主要用于已经诊断胆囊癌,但影像学发现可疑转移灶或淋巴结,而无法进行穿刺活检确认时,可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探查及疾病分期。也有人认为在进行开腹根治性手术前也可进行腹腔镜探查术。扩大切除术手术适应证:主要针对Ⅱ期或以上的胆囊癌,已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或邻近脏器侵犯,估计扩大切除后仍能达到治愈性切除标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5、本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 胆囊结石胆囊炎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1)胆石症: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的频率可达25%~95%,多数在50%~70%之间,但是在胆石症患者中仅有1.5%~6.3%合并胆囊癌,回归分析显示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病率较无结石患者高7倍。(2)慢性炎症:胆囊结石、炎症与胆囊癌的过程中普遍发现,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有长期、反复的胆囊炎发作病史,病理组织学也常见癌旁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部分呈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3)瓷化胆囊:瓷化胆囊是对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并呈淡蓝色特殊形状的胆囊的一种指称。(4)胆囊息肉:包括了多种胆囊良性和早期恶性的病变。其中肿瘤性息肉(主要为腺瘤)是胆囊癌重要的危险因素,当胆囊腺瘤直径>1cm时,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而>2cm时,几乎可以直接认为就是恶性肿瘤。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